3月26日下午,参加学校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全体代表分团进行了热烈讨论。校领导深入到各分团会场认真听取代表们的意见建议,与代表们共商学校发展大计。各位代表充分发挥学校主人翁精神,围绕学校各项中心工作,结合两地实际,充分发扬民主,积极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之年。如何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杨万华代表认为,学习党的历史就是要学习党的理论探索史,学习始终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学习党的不懈奋斗史,学习党的自身建设史,学习党的政治锻造史,认识和把握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积累的宝贵经验,获得思想的启迪、智慧的增长,提高工作本领,站在庆祝建党一百年和“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于喜海代表认为,作为一所以能源电力特色的双一流大学,能够在事关世界未来和民族前途的重大战略中凸显科研实力和专业特色,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应提高政治站位,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把握发展机遇中展现学校的学科、人才、科技等优势,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作出全面部署,为我国能源电力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学校做好扎根中国大地、服务新发展格局提出了战略指引,也为学校下一步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抓手。
张晓春代表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和校长所做的工作报告都提到了“碳达峰”和“碳中和”,这必将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对电力产业模式、生产模式有重大影响。学校各学院应该提前谋划,建议整合研究团队,更加聚焦这一重大命题,服务于时代使命。
房方代表认为,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数字化是基础、智能化是关键,信息流与能量流的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要把推动实现“30.60”双碳目标作为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争做新能源智能化人才培养的先行者、科技创新的引领者、产学研协作的推动者。
乔开文代表认为,面对能源电力领域这一革命性变革,我们要高高举起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的大旗,充分发挥人才、学科、平台优势,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服务引领绿色低碳发展。
赵东鸣代表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趋势下,我校应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对外谋求共赢发展,应利用好我校在此次能源环境战略变革中发声早、交流多的优势,通过诸如合作成立碳研究院、加强能源创新项目等手段,做大做强我校电气能源发展。
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要切实提高学校“十四五”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将狠抓规划实施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以真抓实干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有效落实落细,以切实的担当引领学校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卜春梅代表认为,学校工作报告主题鲜明,重点聚焦,立意高远,对全校师生是极大的鼓舞和动员。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将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时代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实现大学“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蓝图而不懈努力。
仇必鳌代表认为,在十四五规划中,要提升我校文化建设层次,鼓励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挖掘本校红色文化资源,将校园文化活动与爱党爱国爱校教育结合起来,与能源电力行业特色结合起来,与师生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创造更为生动、更接地气的思政良好案例。
李元诚代表认为,学校的十四五规划,分析了国际国内面临的机遇和内外部挑战,明确了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从十个方面详细给出了学校各领域的发展任务和战略举措。我们一定要立足本职岗位,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学习,主动担当,积极谋划,牢固树立自主创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科教融合发展规律,为学校未来五年的双一流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学校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代表们就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才培养,让学生具有家国情怀,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出意见建议。
李彦斌代表认为,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培养学生的真能力、软技能的效果,要强化感恩、梦想、伦理教育,开好危机与变革管理、谈判与沟通管理、合作与合规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四门课程,提倡行动式企业学习、灵活式专业学习、主动性管吧学习、虚拟式网络学习、交叉式校际学习五种学习方式,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张珂代表认为,2020年举办了建国七十年以来的第一次研究生教育大会,随后教育部协同相关部门出台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文件,研究生教育迎来了重大机遇,我们要围绕研究生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与研究生论文保障体系来开展工作,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研究生具备更高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升级
如何围绕学校“十四五”战略目标和“双一流”建设实际,加快推进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立足新发展阶段、服务新发展格局,谱写新时代的大学之治,代表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冯海群代表认为,在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各项工作中,我们要坚持辩证思维方法,要以积极态度正视矛盾,正视问题,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以问题倒逼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大局,顺势而为,应势而起,在国家战略中贡献华电力量。
张瑞雅代表认为,院系要围绕国家和学校战略确定重大项目和标志性成果的攻坚方向,高质量推动发展和改革任务,这就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治理体系和学术委员会运行机制,充分保障和发挥师生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从而更好地汇聚智慧、凝心聚力,开拓进取。
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师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只有切实办好民生“关键小事”,才能让事业发展更有温度、永具活力。针对学校如何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校园服务保障体系,为师生认真办民生实事,代表们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张兵仿代表指出,随着学校“7--12号楼洗浴设施改造”项目的完工,实现了学生洗浴不出楼的愿望。接下来学校后勤保障服务可以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项目相结合打造成智慧后勤。例如对现有管网进行升级,利用智能化的运行控制系统,发挥新能源的利用效率,逐步实现对每栋楼供暖(制冷)进行分时分区管理,实现冷热水(饮用水)的入楼等,努力实现“把后勤建成学生劳动教育的阵地,学生实习实践、教师开展科研的平台”。
李迎春代表认为,经过疫情考验,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遵循大安全观、加强服务理念成为了校医院实现不断革新与发展的重要内容。要通过网络课程、讲座开办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健康教育,同时从解决师生实际需求出发,深入师生,通过走访、座谈、网上征求等方式获取建议,沉稳推进,作出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