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呼吸方式科学
太极拳不管是用自然呼吸还是拳势呼吸都强调腹式呼吸。科学实验表明,肺活量的大小与力量的大小及生命长短成正比。呼吸波的长短、粗细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标志。所以说太极拳健身很注重腹式呼吸。
2 、气血运转流畅,促进血液循环
良好的血液循环,充盈的血液供给,既是人体各部功能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也是决定人体生命长短的根本条件。太极拳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上至百会、下通涌泉、达于四梢促进了血液循环,疏通了经络,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则气血饱满,健康长寿。
3 、汗腺通畅.保证了新陈代谢
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除通过眼、耳、鼻、口七窍和谷道排泄外,机体内分泌主要是汗腺外排。习练太极拳的人比一般不练拳的人能较好地保持肌肤的纯洁性和通透性,内分泌渠道畅通,病毒垃圾不易滞留故而小病不生、大病不长。
4 、对称运动,弥补了人体机能后天不足
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有意无意地形成了诸多习惯定势,这些习惯定势一方面提高了动作效率,一方面也酿成了人体运动的缺陷。太极拳的造型结构恰恰是“有上即有下”,招式左右互换、身形上下互补,形成内外如一的对称运动,能保持人体运动的整体协调与平衡发展,克服了单向运动致病的缺陷。
5 、用意不用力,提高了神经系统的敏感度
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是一种用意不用力、重意不重形、以意念支配肉体的运动。正是由于太极拳的这一功法特点,功深艺高的老拳师即使到了晚年,也多是耳不聋、眼不花、脚不沉,所有这些,都缘于用意练拳延缓了神经老化的缘故。
6 、运动适度,保持了人体机能的中和平衡
生命在于运动,但超负荷的剧烈运动无疑会使机体疲劳早衰;而多静少动者,往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而过分地强调动或过分地主张静,均于人体健康不利,只有运动适度、动静相间的运动才有益于健康。太极拳行功走架进退往来为动,但用意不用拙力,太极拳的这种独特运动方式对保持人体机能的中和平衡有很好的作用,故而久练可使人延年。
7 、长气致柔,防止了骨质、关节、韧带的老化
欲使人体康壮不衰,就必须使周身筋骨皮保持良好的弹性。太极拳行功走架.旋指、旋腕、旋膀、旋腰,撑档开胯神筋拔骨,缠绕拧翻所有招式动作.无不在画弧走圆中完成。这种螺旋运动的内含,其实就在于强化周身筋、骨、皮及其内脏各器官的弹性亦即柔韧性。
8 、松、静、空、灵.陶冶超然脱俗的心境
太极拳的锻炼过程就是调节心性的过程。行功走架时,身心各部讲究松、静、空、灵,举手投足、身形变换贵在顺其自然.故而进退往来状若行云流水.身心俱佳。

养生协会于每周三中午12:30在主楼312房间活动,本学期以巩固四十二式太极拳为主要内容,并继续练习八段锦、五禽戏、大舞、十二法等养生功法,欢迎校内教工入会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