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中午12点半,人文学院陈建国老师与老师们分享了十九大报告的有关内容解读。
陈老师对报告中的几个名词进行了解读:一是四个伟大,包括四个方面,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各自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实践要求。但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相互割裂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在“四个伟大”中,伟大梦想是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宏伟奋斗目标,体现了根本方向,具有统领作用。伟大斗争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政治勇气、责任担当,展现了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实际行动。伟大事业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旗帜和道路。在“四个伟大”中,最核心最关键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它起决定性作用。伟大工程为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推进伟大工程不能空谈,必须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二是十四个坚持;它主要是回答怎样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它告诉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路径、方略、步骤等等。陈老师总结,在这十四个坚持中,提到了2个党,2个人民,可以看出国家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的重视。三是2个100年;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四是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陈老师提到,现代化的能力有几个表现,分为需求表达和公共表达的能力、决策和安排的能力、转化为现实和生产的能力、评价和评估的能力

讲座中,陈老师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一是理解和尊重人的本性,陈老师提到,发展需要尊重人的本性,比如君子爱财,那么管理者不应当去改变他爱财的习性,而是需要去思考提供良好的途径为公众创造取财的途径。二是陈老师还提到针对政府管理中出现的扯皮现象,其问题在于长线责任机制,陈老师建议建立短线责任机制,让责任人与事件直接对接,不设置中间环节,防止中间环节的冗余导致各方推诿,最终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政府职能不能有效的发挥。

老师们在听完陈老师的解读,都纷纷表示欣赏。大家就时事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陈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老师们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讲座在一片愉快的讨论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