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分工会与可再生学院分工会,在分工会“巩固传统 拓展领域”建设中走出一条新思路,创建一种新的分工会建设模式。

以往的分工会建设,是独立建设模式,各个学院分工会的联系较少,独自建设自己的特色,随着分工会建设的模式成型,各学院自身可利用的资源已逐渐枯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各学院活动的样式千篇一律,在千篇一律的样式下,各学院的特色也就逐渐消失了,这个现象越来越突出!80后逐渐成为大学发展的生力军,如何建设符合80后需求的分工会,探索一种新方式,成为分工会建设者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如何去建设?怎么建设?在工会基础之上,如何做出适应时代的特色工会成为必然。

纵观大学现有的资源,深挖掘大学资源,整合大学资源,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分工会与可再生学院分工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论证与实践,多方采取试点方式,引入学生资源,最终创建“纵横平台”!平台优势:①建立各部门分工会横向联合建设的模式;②突破各部门分工会各自为政的关门自建的格局;③各部门分工会优势资源互助;④联通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交流渠道;⑤建立部门分工会与学生会、学生社团纵向联合建设的模式;⑥建立大学学生工作新模式;⑦为学生构建了社会实践平台,为学生毕业离校步入职场,适应社会提前奠定了基础。2013年初谋划,经过10个月的尝试,在2013年10月11日,“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博爱基金会志愿者基地”正式在合作单位北京昌平区千禾颐养家苑(养老院)挂牌,使能动学院博爱基金会成为华北电力大学建校以来,第一个唯一拥有校外学生基地的学生社团组织,走出了一条分工会建设的新路子,为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等等方面创建了一种新模式!也就在同一天,能动学院分工会、可再生学院分工会、能动学院博爱基金会、能动学院学生会、可再生学院学生会创建的“纵横平台”正式建成!平台的建成,整合部门分工会资源与学生社团资源,突破大学教师与学生间无形的界限,形成分工会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同在一个舞台共舞的新局面。在近次举办的活动中,受到合作单位的好评,在分工会建设中展现新的生机!
主题活动《眼前的明天》

主题活动《雨丝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