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分工会举办“共学《民法典》,助力美好生活”主题讲座
发文时间: 2022-10-14
撰稿人: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22年10月13日14时教三A111,人文学院分工会邀请法学教研室刘玉红老师为分工会会员做“共学《民法典》,助力美好生活”主题讲座 ,会员老师们积极参与。

刘老师以《民法典》中的监护、继承、相邻关系、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等规定相联系的三个现实案例开篇,表明了《民法典》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展示了《民法典》作为权利保障宣言书的作用。
讲座具体从五个方面展开:一、党的领导与民法典的编纂与实施。党的领导是民法典编纂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民事法律的五次立法进程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的。二、民法典的结构与框架。民法典共有七编、1260条,刘老师将七编展开,介绍了每编的调整对象、每编下的分编与章节,让老师们对民法典的体例结构有了初步了解。三、《民法典》的主要制度与框架。在这一部分,刘老师主要以《民法典》每编的主题为内容,以《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的增加与修改的条文为重点,介绍了与日常民事纠纷相关的制度及主要内容,包括居民区内的相邻关系纠纷与民法典制度、土地及房屋纠纷与民法典制度·、合同编相关制度、人格权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继承纠纷、侵权纠纷七个方面,涉及了生活中普遍的、受到广泛关注的民事法律内容,诸如加装电梯、买卖不破租赁、离婚冷静期、遗嘱继承等问题,利用生活案例加深了老师们对《民法典》的理解。四、结语。刘老师在此部分说明了《民法典》的意义与重要性,也表示《民法典》涉及方方面面,生活中处处都是民法问题,可以再做深入讨论。五、现场答疑。
老师们通过此次讲座不仅加深了对《民法典》了解,也切实感受到《民法典》与自己的生活密不可分,《民法典》确是包罗万象的社会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