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颖老师的张罗和组织下,我不知不觉参加电院瑜伽班两年了,学期间的每周二、四下午4:10-5:10。虽然我旷课也不少,但但凡有可能,我都争取参加,哪怕迟到。数次迟到打扰瑜友们练习,时间久了她们对我的行为非常包容。
在这里我想聊聊练瑜伽的自我体会。
首先,艾扬格大师说的,“瑜伽最大的好处是,它给我们带来快乐,那种自强而满足的状态”。我体会到的更是一种练习后近一个小时的全身心轻松愉悦的感觉。现在瑜伽班的练习属于体能运动。不同于居家体力活,它是在运动中我们不自觉地对自我身体和呼吸的察觉(因此瑜伽练习时是心无旁顾的,不用互相竞比的),对平时工作或生活形成一种调节与放松,相当于大脑不同区域工作,达到大脑休息的效果;每节课全身运动拉伸又使身体得到伸展的舒适感,而后的挺尸式达到小憩和全身放松的效果。因此每次课后身轻目明,心情舒畅,“舒服”二字常被瑜友们挂在嘴上。
瑜伽练习可以防止或延缓因年龄增长而不可逆的身体收缩。查看我步入不惑年之后的历年体检表,个子不高的我最大缩了1.5cm(体检时间都在上午九点多,因此误差影响不会太大)。而近三年每年的体检结果都身高恢复0.5cm,今年回到我的正常身高158.5cm了。
有人会问,自练瑜伽可以吗?我曾跟随光盘教程断续自练了一年。当时感觉是,那些瑜伽动作,我可以模仿出来,锻炼了柔韧性,拉伸了韧带,达到了锻炼的效果,美滋滋的。但有次在分开腿前屈下趴时,右侧大腿内侧韧带突然巨疼。随后每个与腿部相关的动作,都觉得疼。我应该是拉伤了内侧韧带,当时一个人在语言不通的国外,没有去医院检查,根据其疼痛严重程度,估计有些撕裂,也就不敢再练习了。在瑜伽班老师带领的这两年多练习中,我才知道,原认为瑜伽是种轻体力的运动是错误的,需要有热身,需要有意识地循序渐进,锻炼一些肌肉的力量和韧带的柔韧能力。每个动作都是以骨骼为支撑,用肌肉来包裹骨骼和韧带进行伸展和收缩。肌肉不参与或力量不够,纯粹的韧带拉伸容易受伤,而且难以延续。而我之前自练时没有认识到这些,动作不到位,或动作所锻炼的部位不对,所以容易受伤。导致我韧带拉伤的原因是,下趴过程中,大腿后侧没有向下压地,跟腱部没有向远拉伸,膝盖和脚趾没有正向上方,也就没有形成一个基本支撑做韧带保护。如果自练瑜伽,一定要记得热身和循序渐进。
瑜伽课的学员都是学院女同事,大家在锻炼的专致轻松环境中,以“赤诚身心”相待,建立了别样的亲密感、认同感和同理心。友谊在瑜伽班里更为珍贵,同时更增添了锻炼的轻松氛围。
那么如何有效地练习瑜伽呢?我并不追求瑜伽的高难度动作,也反对一些瑜伽动作反人性或反人体的自然美。因此,瑜伽练习只是追求锻炼身体。瑜伽练习,我觉得首先要关注于做动作过程中对自我身体各部位的察觉。支撑运动的骨头、肌肉和韧带在哪,我们的察觉就到哪。虽然刚开始部位不一定准确,但随着多次练习的刺激,这种察觉会越来越强烈和准确。有了对身体的逐渐觉知后,我们就进入了练习状态了。瑜伽练习,我觉得还要逐渐形成正反馈过程。一个简单的瑜伽动作,例如下犬式,其实是除了颈部及以上是放松之外,其余部位都是参与运动的。刚开始我们可能只是手脚撑地,四肢伸直,脑部适应下垂;等适应后,我们才会转移察觉到大小腿后部的肌肉和韧带拉伸;当大腿后部肌肉力量逐渐增强后,腿部拉伸舒适感增强,躯体更伸展放松,快乐感随之而来;然后觉知会来到肩部,当肩及后背部肌肉群逐渐调动起来,肩胛打开,对上身的压力就会释放,呼吸舒缓,轻松快乐感更增强。因此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这个正反馈过程不断放大。前面说过,瑜伽最大的好处是带来快乐,快乐本身不但有益于人,也是瑜伽练习取得进步的基础。在进步过程中,我们更加自强自信。
艾扬格大师说:体式有助于改变一个人,摆脱仅对身体的觉知,而转向对灵魂的意识。我不知道这句话对不对,就目前而言,我只认识到对身体的觉知达到了锻炼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练习瑜伽两年来的体会,感谢瑜友们给我和大家分享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