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北电力大学校工会
  • 首页
  • 工会概况
    工会简介
    组织机构
    分工会设置
    女教授协会
  • 新闻通知
    工会新闻
    工会文件
    通知通告
    分工会新闻
    协会新闻
  • 民主管理
    教代会
    工会委员会
    相关文件
    二级教代会
    提案工作
  • 党建工作
    上级精神
    支部建设
  • 建家活动
    学校建家
    二级建家
  • 建功立业
    荣誉展示
    活动展示
    视频点播
    教学比赛
    岗位竞赛
    师德先锋
  • 文件法规
    政策法规
    上级文件
    学习材料
  • 活动发起
    团购采集
    活动报名
  • 办公服务
    工作流程
    生育服务
    表格下载
  • 联系我们
  • 旧版主页
学校主页|
  • 首页
  • 工会概况
    • 工会简介
    • 组织机构
    • 分工会设置
    • 女教授协会
  • 新闻通知
    • 工会新闻
    • 工会文件
    • 通知通告
    • 分工会新闻
    • 协会新闻
  • 民主管理
    • 教代会
    • 工会委员会
    • 相关文件
    • 二级教代会
    • 提案工作
  • 党建工作
    • 上级精神
    • 支部建设
  • 建家活动
    • 学校建家
    • 二级建家
  • 建功立业
    • 荣誉展示
    • 活动展示
    • 视频点播
    • 教学比赛
    • 岗位竞赛
    • 师德先锋
  • 文件法规
    • 政策法规
    • 上级文件
    • 学习材料
  • 活动发起
    • 团购采集
    • 活动报名
  • 办公服务
    • 工作流程
    • 生育服务
    • 表格下载

新闻通知

  • 工会新闻
  • 工会文件
  • 通知通告
  • 分工会新闻
  • 协会新闻

新闻通知

  • 工会新闻
  • 工会文件
  • 通知通告
  • 分工会新闻
  • 协会新闻
首页» 新闻通知» 分工会新闻

雪莲花,来自雪山之巅

发文时间: 2013-11-26 撰稿人:

       我国藏族锅庄舞,藏语谓为“果卓”,意为“圆圈舞”,广泛分布在昌都、甘孜、阿坝、云南、青海、甘肃广大藏区。西藏以昌都、那曲等地盛行,是藏族同胞喜爱的民间舞蹈。
       清代李心衡著《金川琐记》中记载:藏民“俗喜跳锅庄嘉会”,舞蹈形式是“男女纷沓,连臂踏歌。携手成圈,腾足于空……”。锅庄舞礼赞寺院、活佛,寄物言情描绘山川秀景、梦牵家乡、吐慕爱情、歌颂幸福生活等。歌中唱道:“雪山啊,快闪开,雄鹰要展开翅膀;森林哟,快让路,青年人要迈步狂舞……”,生动描绘藏族同胞的豪情奔放、舞姿矫健,展现藏族人民坚韧、淳朴。
      西藏境内锅庄舞分为:农区果卓,藏语“玉卓”;牧区果卓,藏语“仲卓”;寺庙果卓,藏语“曲卓”三种。
      1.农区果卓以昌都果卓最为盛名。节日、庆典、婚嫁喜庆,在坝场上,在庭院里,男女相聚,男性着肥大筒裤,如雄鹰粗壮有力的厉腿,女子将右臂袍披于身后,飘逸而洒脱。男女各站一边,拉手成圈,分班唱和,时常由男性带头歌唱,歌声嘹亮而富于穿透力,舞者和着歌声作“甩手颤踏步”沿圈走动。当唱词告一段落后,众人一齐“哑!”的一声呼吼,顿时加快节奏,撒开双臂侧身拧腰大蹉步跳起,控舞双袖载歌载舞,奔跑跳跃变化动作。男性动作幅度较大,伸展双臂如雄鹰盘旋疾飞,女性动作幅度较小,点步转圈有如风凰摇翅轻舞。舞群中不时发出“哑哑”的呼叫声,催动舞蹈情绪升腾,在狂热气氛中尽兴而止。
       2.牧区果卓盛行于藏北羌塘草原,也广泛流传在藏区半农半牧地区的雪域牧场上。辽阔的藏北草原逢年节庆、婚嫁、恭迎恭送佳客,都要唱歌跳舞。夏季,各地举行的一年一度“亚吉”节,俗称赛马节,白天跑马射箭,表演牦牛舞、热巴舞等活动;夜晚,燃起篝火跳果卓,通宵达旦。牧区果卓典型动作:胸前双绕手,象征卷羊毛圈,脚下踏步跳跃,前顿步接左右翻身,大蹉步,跪拜跳等,不断变化组合成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男女动作一样,男子动作大、渲泄奔放;女子动作较小,含蓄明快。男子起舞常脱开上身的皮袍,双手伸开紧拉双袖,边跳边绕袖花,“绕袖花”成为牧民果卓舞的一大特色。
       民间果卓舞蹈,不但可以情感交流,激励人们共同征服自然,还能模拟劳动动作,传播生产技艺。果卓中《羊卓嘎玛林》舞,通过歌唱问答形式,在结合舞蹈动作,真实地再现劳动生产情景,教人如何将羊毛织成衣服的全过程模拟表演。
       3.寺庙果卓多出现在寺院内的宗教节日场合,《清史稿•乐志》记载此种锅庄是“司舞十人,每两人相携而舞,一服蟒袍,戴翎,挂珠,斜披黄蓝二带,交如十字。一服蓝袍,挂珠,斜披黄紫二带,交如十字……”,是僧人表演的礼仪果卓舞。
        藏族锅庄舞以德钦县奔子栏镇和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小中甸镇最具代表性。德钦奔子栏锅庄曲调分“吆”(长调)、“卓金”(唱调缓慢、舞蹈动作轻逸缓慢)、“霞卓”(无唱腔的踢踏舞蹈)和“卓草”(节奏稍快、唱词丰富)四个部分。在待客时有“祝福锅庄”、“迎客锅庄”、“赞颂锅庄”、“相会锅庄”、“辞别锅庄”、“挽留锅庄”、“送别锅庄”和“祈福锅庄”,以锅庄歌舞形式表现待客礼仪程序。
香格里拉锅庄分古、新两种:“擦尼”是古锅庄,歌词内容、舞步形式都较古老,具有浓厚的祭祀性质,只能跳专门的动作和唱专用歌词,多为宗教界人士和老年人喜爱;“擦司”,意为新舞,随着不同时代而新编的歌舞。
       锅庄的歌、舞、词都很丰富,老歌手们说:“天上有多少星星,锅庄就有多少调;山上有多少棵树,锅庄就有多少首词;牦牛身上有多少根毛,锅庄就有多少舞姿。”锅庄唱词以三句为一段,唱天必唱日、月、星;唱人必唱帝、佛、智;唱地必唱北京、拉萨和永多(当地地名)。德钦奔子栏锅庄的唱词有颂玛尼经、打青稞、捻羊毛、喂牲口、酿酒等内容,也有颂扬英雄、表现民族风俗礼仪、婚嫁、新屋落成、迎宾待客等内容。
       在喜庆佳节、新居落成、婚嫁喜事等场合,人们不分男女老幼,都要聚合在一起通宵跳锅庄舞,表示欢庆和祈福。香格里拉锅庄主要以父传子承和全民传承的方式迭代相传,传承至今的谱系有:佛教歌舞(藏语“曲卓”谱系)、吉祥歌舞(“央卓”谱系)、卓青谱系(又称尼西情舞)、颂歌(“堆卓”谱系)、迎宾舞(“苏卓”谱系)、相会舞(“宗卓”谱系)、辞别舞(“著卓”谱系)、挽留舞(“嘎卓”谱系)等上千首舞谱曲目。奔子栏锅庄有父传子承、师传徒承等形式。
        藏族锅庄内容丰富,形式完整,民族风格浓郁,流传面广,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蕴涵着友爱、互助、团结和传统人文精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013年11月19日,由华北电力大学在校80余位藏族学生组建的雪莲花锅庄舞协会部分成员代表,来到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与博爱基金会、学院分工会代表刘翔老师相聚在会议室。期间,刘老师简要地向藏族学生介绍了博爱基金会情况,着重介绍在刘老师带领下创建的“纵横”平台,平台带给每一位同学,每一个社团组织发展机会,如何开发平台,如何共建平台,如何以平台为依托,共同发展!会上,刘老师受著名书法家张大千大风堂张婕女士委托,转赠由张婕女士为雪莲花锅庄舞协会亲书“雪莲花”匾额,会上想起热烈掌声!

        56个民族,56朵花,我们是心贴心的一家人!

       “纵横”平台,搭建了民族交流的桥梁,促进了在校各民族学生间的交融!

(雪莲花锅庄舞协会代表:多旺、白玛曲珍、扎西罗布、琼德吉、格曲、普赤、朗杰依稀、索朗普赤、阿罗、次仁桑珠、米玛平措、桌嘎央宗、达瓦曲珍、扎西顿珠、丹增平措、嘎玛旦增)

相关附件

Copyright© - 华北电力大学工会
地址:德外朱辛庄北农路2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