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两年的太极学习,使我从不了解到熟悉再到喜欢上了太极。以前认为太极仅仅是个老年人强身健体的活动,对自己从年轻到老的锻炼生涯安排顺序是:先强后弱的形式,即先锻炼篮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游泳、太极,等这些活动一个接一个不能进行时再学习太极,然而,事实不是这样,经典就是经典,有些东西时是不能等待的,这就是太极。
两年前,听说学院太极协会请来一位资深的太极名师陆荣培老师教授太极,抱着试试的想法去看看,这一看,就看到陆大师一招一式的功夫和太极之美,聆听和学习了陆老师从更深的太极文化层面上的介绍和传承,让我决定提前接纳太极。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太极,在我国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太极”一词可追溯到《周易》,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中的哲学用语,其中蕴含着我国古代儒、道两教的哲学思想。
太极文化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中的《周易》、老子学说等中国古典哲学,宗教,传统养生学、中国古典美学等息息相关。太极拳其拳理来源于《易经》、《黄帝内经》、《黄庭经》、《纪效新书》等中国传统哲学、医术、武术等经典著作,并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儒、道等文化的合理内容,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太极拳充分吸纳传统养生术的精华融人拳架之中,实现了人们所向往的祛病强身、延年益寿。而太极中要求对称平衡,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刚柔相济,阴阳合德;也与中国古典美学的观点完美契合。
太极文化渗透在各个文化领域和各种事物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太极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虽然,各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本质、特性和表现形式,期间又都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自从学习了太极后,我的乒乓球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球友们常常说我乒乓球的打法是太极乒式打法,对此,我认为这都是受太极的影响,和经典结缘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