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学院教学名师——肖湘宁
发文时间: 2017-04-14
撰稿人: 陶顺 姚黎婷
4月13日上午8点,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新能源电网研究所肖湘宁教授就“现代电力系统功率理论基础概要”在教四D507进行了一次生动的公开课,学院有近百余名慕名而来青年教师及学生参加听讲。本次公开课,对学校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也起到一定的观摩和学习的作用,肖湘宁教授针对“现代电力系统功率理论”这一国内外热点问题作了主题报告,讲课持续两个小时,取得圆满成功。
作为国内知名的电能质量专家,肖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他对于电能质量的理解,他说“如今人们都讲究生活质量,用户对于电能源也有相应的要求,质与量缺一不可。质是指可接受的质量,有些人吃个窝窝头就好,但有的人只吃精米白面。量是指所需要的电量,就好比人一天三顿,只给一顿那是不行的。”学术的生活化讲授,让我们感受到了肖老师的平易近人和哲学思维。
在讲课期间,肖湘宁教授表明当前电力系统的基本任务是不间断地向用户提供质量合乎规定的电能。针对电能质量所面临的八大问题,引出功率理论的意义和作用,系统地阐述了现代电力系统功率理论的研究现状、瓶颈和趋势。
肖老师指出,目前主流功率理论包括Budeanu理论、Fryze理论、CPC理论以及普遍应用但饱受争议的瞬时功率理论。电气工程界对这些理论研究达成了一些比较一致的结论,比如有功功率的定义和物理解释清晰、单项正弦及三相正弦平衡系统的功率定义成熟且很完备。但是,关于功率的定义仍然存在着一些学术争论,例如对于无功功率的物理解释不清楚、三相视在功率的定义与功率因数的计算基础欠缺和非正弦不平衡条件下的定义及其物理解释难以统一等问题。讲座的最后,肖教授还分享了他对于系统功率流的认识。他认为功率理论研究需要秉承的基本原则是既要从纯理论角度探索,又要从实际出发能够指导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此次公开课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肖教授作为厚德博学、为人师表的典范,注重学生发散与创新思维培养,兼顾基础理论与实践教育。肖教授希望大家能够积极探讨,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开拓思维,取得更大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