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为进一步落实学校“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要求,学院党委书记于喜海、院长康建刚、副院长刘辉、副书记马冬分别于5月20日和5月25日下午,在主C501与老师们一起畅谈。
5月20日下午,院系党政领导首先深入英语专业教研室,了解教师们的所急所想,将“我为师生办实事”落到实处。
英语专业教研室教师10人,全部具有副教授职称或博士学位,承担着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及硕士生200人、四十多门课程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是一支勇担重任、任劳任怨、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团队。
在畅谈中,老师们积极地提出了阻碍学院发展的一些问题,例如: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急需引进高质量人才应对目前高强度的授课工作,也需要为学科发展进一步培养和发展新的硕士生导师;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急需改进维护语音室的设备、优化办公环境;人才培养方面,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以客观规律为准绳,重视文科培养与理科培养的不同,改进研究生培养中的挚肘因素,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教研科研方面,在加强与其他教研室教师的合作方面,希望院方出台给予相应的工作量认定的相关规定,保证老师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能保有积极的态度进行跨教研室间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院长康建刚就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一一做了答复,他表示,在学院经费允许调配的范围内保证语音室教学工作的完成;在人才引进方面,院方正积极争取广招人才,并增加向学校申报人才引进的数量。副院长刘辉就老师们提出的研究生培养流程中的不合理现象进行了解答和分析,并表示将与研究生院继续沟通,切实将文科、理科培养的不同规律向研究生院反映。
5月25日下午,院系党政领导们又与大英一、大英二及研究生教研室的教师们分别畅谈,一线教师们畅所欲言,提出了教学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当前部分教室电脑老化、蓝牙麦克急需更新以及慕课录播教室短缺等教学设备问题;教师生病请假考核问题;教师调课流程简化问题;教师财务报销流程辅助问题;以及对学院层面资助教学科研团队的建议等。刘辉副院长对这些问题一一作了回应,并表示从学院层面,会积极帮助老师们解决上述问题,并会把涉及其他部门的问题反馈到相关部门,以期寻求最佳解决办法。其中,教师财务报销提供帮助以及慕课录播教室短缺问题得到了当场解决。
研究生外语教研室主要负责全校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兼任大学英语部分教学及科研工作,随着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提升,还开设了多元化的小语种专业教学。教研室教师13人承担了面向全校师生的包含英、法、德、日语四门语种以及不同方向的多门综合类课程,畅谈中,教研室高晓薇、尹宇、皇甫伟、张湛、刘阳、韩嫣、张诗卉、周轶欧等8位老师分别提出了感想与建议。一是师资建设方面,学院的基础类课程偏多,教学任务繁重,建议加强高质量人才引进的数量以及均衡性覆盖,同时适当调整工作量考核标准,以保证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时间的平衡。二是教师发展方面,希望院方能够进一步加强教师发展指导,开展教研培训讲座,并加大力度支持教师外出学习,扩大学术交流圈及学术影响力。三是教研室整体发展方面,建议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充分结合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反馈,优先发展有实际需求的课程,增加学生的受益面。此外,教师们还希望能够加强与其他教研室之间的教研合作,充分利用学院内部的优质资源,增强团队凝聚力。
康建刚与刘辉对各类问题逐一做出回复,表示学院将切实考虑教师们的工作困难:在教学方面,针对课时总体繁重的状况做出相应调整,在人才引进时侧重师资薄弱的学科,以保证各学科均衡发展。在科研方面,学院将继续大力地为教师争取相关支持,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引进或支持精品的培训活动,并尝试提供一对一的基金申报材料修改平台;同时,教师自身也应当不懈努力,大力积累科研成果,并积极投稿申报,不断积累经验。此外,对于文、理学科发展特点与发展周期不同的现象,院方表示将向学校做出进一步沟通,争取制定出更加有利于外语教师发展的课程方案与考评制度。


康建刚院长表示,为老师们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是院系工作的重中之重,学院会尽快帮助老师们解决座谈会中提出的困难,并欢迎老师们随时就自己的困难和院系领导班子成员沟通,将“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常态化。
最后,党委书记于喜海对此次的研讨活动做了总结。他指出,借此次“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学院进一步了解了基层教研室的情况。老师们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立行立改,有的则是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时间按照步骤进行分步处理,有的则属于学校层面的问题,需要向学校进一步反映。总之,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定会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