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6至17日,华北电力大学数理系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等60余人在吴万凯书记,杨晓忠院长,张顺涛副书记及任华老师等的组织下前往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和保定市清苑县冉庄地道战遗址进行参观学习。此次参观学习活动策划历经半个多月,是数理系历来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参观学习再教育的活动。

4月16日早上7:15,我们怀着无限崇敬和向往,奔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去寻觅革命先辈足迹,共和国历史背景,革命传统再教育。虽然历经五个多小时车程才到达红色革命圣地西柏坡,但是没有一个人面露疲惫,有的都是每个人对革命圣地的敬仰。当我们走进西柏坡,就犹如走进了六十多年前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走进了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也走进了一部辉煌厚重的历史里。
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参观了中共中央旧址,陈列展览馆等景点。中共中央旧址大院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的旧居及解放军总部旧址。中共中央旧址大院的前后院之间是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旧址,看着门口鲜红的党旗及入党誓词,党员们纷纷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一起重温了当年入党时那庄严的誓词。大院里的建筑全是泥砖垒砌的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具,清贫而节俭的生活,在此间逗留,能亲切的体会到领导人们当时的起居生活是怎么一个样子。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偏僻的农村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雕刻在中国历史年轮上的则是闪烁着时代光芒的深刻痕迹。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西部山区的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但这是一片红色的美丽的让人深深眷恋的热士,是和井冈山、遵义、瑞金延安齐名的五大革命历史纪念地之一,她是见证了中国革命最重要的一个转折时期的重要地方,她是有着西柏坡精神的地方,它的名字是早己连同一个伟大的政党,一个强盛不衰的共和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6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领导了席卷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她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西柏坡精神体现的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历史必然;包涵着的是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与勇于创新的精神;展现着是实事求是和努力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深深地感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夺取新的胜利的保证。
最后,我们怀着不舍的心情告别了西柏坡,踏上了去往冉庄地道战遗址的征途。4月17日13:00,大家来到了保定市清苑县冉庄地道战遗址。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参观了冉庄地道战陈列馆,进入了一段千米的地道,感受了当年游击队为了保护自己、消灭敌人而创造性地开挖的地下通道。
冉庄人民从1938年开始挖地道,抗战期间,勤劳智慧的冀中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构建了近16公里长、巧夺天工的"地下长城",地道拥有4条主干线和24条支线,户户相连,村村相通,上下呼应,能进能退,除此之外还包括地下指挥部、休息室、士兵工厂等设施。如此精细巧妙而又庞大驳杂的地道在让每一个人深感震撼之余,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的伟大,感受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感叹晋察冀人民与侵略者斗智斗勇的胆识和智慧。从地道中走出来,我们仿佛看见了日军铁蹄在我中华大地上肆意蹂躏,山河破碎,哀鸿遍野,仿佛看到民兵不甘为亡国奴,奋勇抗战,抛头颅,撒热血。冉庄地道战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见证,是人民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英勇斗争精神的历史见证!
参观冉庄地道战遗址使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先辈们光辉的革命历史和矢志不渝的革命追求,鼓舞着我们以更饱满更激昂的热情用实际行动书写对党和人民的崇高敬意。

通过这次参观,大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切实体会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的伟大,对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大家纷纷表示要珍惜今日良好的生活环境,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大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实施科教兴国,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良好的精神面貌为我所“十三五”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