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0日《劳动午报》)
编者按:
工会工作者代表着工会组织的形象,体现着工会组织的作为,在职工心中,他们就是工会的代名词。近年来,首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工会工作者,他们把职工的需求作为努力的方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身的职责,在职工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从今日起,本报推出“首都工会人履职风采录”,向读者展示部分工会工作者的感人事迹。
“离开工会了,真有点舍不得……”卸任华北电力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后,王玲还有些不习惯,毕竟之前已经从事了12年工会工作。
12年间,王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教职工心中树立起知心大姐的形象。无论是工作中遇到了难题,还是生活上碰到了烦心事,他们总喜欢找王大姐说一说。甚至有的青年教师个人感情遇到了挫折,也愿意找王玲诉说一番。
“工会也可以做最时髦的事情”
别看王玲离任时有些依依不舍,但最初她并不愿意来到工会。2000年,王玲被推选为校工会主席,那时,她正在物理系的教学岗位上干得风生水起:教学水平获得了上上下下的认可,并且还拿到了大学教授的职称。
当听说自己被选为工会主席时,王玲心里一下子凉了半截。“大学毕业后,我就一直当老师,从来也没有干过工会啊!”
然而天生不服输的王玲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很快便调整了情绪。“既然大家这么信任我,我就要干好这份工作。”王玲对记者说:“当时,我觉得肯定有另一段精彩的生活等待我去演绎!”
到任之初,王玲感觉,为数不少的教职工并不熟悉工会,简单地认为工会就是发发福利、搞搞活动。“要想更好为教职工服务,就必须重塑工会的形象,建立一个教职工之家!”于是,王玲“新官”上任后烧的第一把火就是建立与众不同的教职工之家。
那时,互联网刚刚在中国普及,王玲立刻萌生了“建立网上教职工之家”的想法。“我觉得工会也可以做些时髦的事情。”
于是,王玲就着手建立了涵盖教职工活动、教职工子女教育、健康保健等一系列特色栏目的网上职工之家。对于王玲的创举,学校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一下子拨付了4万元经费。
“那时候,我一心想改善办公条件,那笔经费真是解了燃眉之急!我立刻购买了服务器、打印机、数码相机等办公设备,并吸收了一批懂网络知识的年轻人加盟工会。”王玲告诉记者,当时,她觉得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一心想在工会这个大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网上教职工之家”的雏形有了,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向教职工普及网络知识,充分发挥网站的作用。
干事雷厉风行的她借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东风”,组织了一系列讲座。慢慢地,教职工们发现,工会的活动也越来越“时髦”,越来越吸引人。
如今,华北电力大学“网上教工之家”设置了“工会建设”、“主席信箱”、“教工风采”等十几个特色栏目,并以温馨的网上服务、快捷的信息交流、时髦的网上活动吸引了教职工的眼球。到“网上教工之家”逛一逛也成为了很多人的业余爱好。
让电子提案走进教职工生活
一份电子提案让学校腾出1000平方米的空间作为教职工活动中心;
一份电子提案让职工活动中心添置跑步机、乒乓球台成为了现实……
电子提案以其简便、迅捷的特点成为华北电力大学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表达自己意愿的平台,而开创这一先河的人便是王玲。
“以前,教代会使用的纸质提案,这种提案没法保存、不好查阅,也不易公开。当时我就想,何不开设电子提案系统?只要敲击键盘,教职工就能把提案上交到学校,而在网络上公开也能更好监督提案的实施。”
经过一年多的研发,电子提案系统正式走进了广大教职工的生活,华北电力大学也成为北京首个采用电子提案的高校。
解决了工会一家办不成的事
如果说“网上教工之家”、电子提案系统改变了华北电力大学教职工对工会的印象,那么在王玲主导下,畅通职工表达诉求的渠道就进一步增加了工会在教职工心中的分量。
“担任工会主席一段时间之后,我感觉职工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面对很多问题,工会常常有心无力。于是,我就想为什么不联合学校其他部门,成立一个为教职工服务的平台呢?”有了这一想法,王玲便四处寻求支持。2010年,华北电力大学工会联合人事处、教务处等多个部门,成立了教职工服务委员会。这个机构有效整合了资源,通过“一站式”服务,解决了工会一家办不成的事。
“现在,服务委员会每年重点解决一个教职工需要迫切解决的热点问题。如何确定这些问题?每年3月,由各分工会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上报校工会,再由校工会将这些意见分门别类地整理,排列出最热门的一类意见作为一年的重点服务项目。”说着,王玲扳起手指头,算起了这几年解决的问题。“2011年,服务委员会改善了教职工工作环境,2012年又关注了青年教师待遇及发展……”
为职工解难题跑出一身汗
在创新工作方式的同时,王玲还把一部分精力放在了为职工解难题、办实事方面。很多教职工遇到了难事,总是第一个想到王玲。
王玲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学校电气学院的肖老师向她求助的情景。去年5月,肖老师急匆匆地推开了王玲办公室的门,用沙哑的声音说:“王姐,没有幼儿园接收我的女儿,你给想想办法吧!”
原来,肖老师的女儿已经三岁了,因为户口的原因没有办法上幼儿园。
“放心吧,我来想办法,一定要让孩子有幼儿园上!”王玲当着肖老师的面打了保票。肖老师一走,她立刻与附近北京农学院幼儿园取得了联系。
尽管当时的天气并不热,但王玲还是为肖老师的事跑出了一身汗。最终,在她的牵线搭桥下,肖老师的女儿在几天后走进了幼儿园。后来,她又帮着7名教职工子女解决了入园的问题。
除了为教职工解决子女入学的问题外,王玲还为不少青年教师寻找人生伴侣牵线搭桥。
“青年教师生活圈子小,个人问题不好解决,所以我们工会有责任帮助他们。”王玲说。2011年,学校工会组织20多人参与了首都高校青年教师联谊会,小葛就是其中之一。
在联谊会上,小葛和一位女老师相谈甚欢,两个人很快确立了恋爱关系,并走入了婚姻殿堂。一提起这件事,小葛就充满了对王玲的感激之情:“没有王大姐,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人物档案
王玲,1956年出生,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从事工会工作12年,2012年因其突出的工作成就被市教育工会授予“工会工作突出贡献奖”。
履职语录
“工会是一个很宽广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留下了值得一生珍藏的美好记忆。”
附:
中工网采访王玲的视频地址:http://zgtv.workercn.cn/c/2013/02/08/130208083404335220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