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敬,女,汉族,群众,1958年7月24日出生,北京宣武区,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学专业,原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馆长。
薛敬对人对事多崇尚平淡随和,在投身教育事业的31年间,她常常谦虚的对同事说:“我这人做不了大事,只能做点小事。社会中每个人各安其位最好,我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为师生做好服务,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她不仅话语朴实无华,做人做事更是格外的低调,哪怕是每年献两次血,她都是在溜达之间去完成的。她献身公益事业,无偿为广大师生做服务,获得广大师生赞许与尊敬,更让爱心与温暖在校园中传递。
想方设法服务师生
无论是在教务处工作还是在图书馆工作,薛敬对待工作时一丝不苟,从不敢有疏忽。她心里想着学生,着眼于细微之处,研究师生需求和各种政策,为师生提供工作和学习便利。在她主持学校图书馆工作期间,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佳的学习环境,建立起一系列规章制度:增加图书馆开馆时间,七天全部开馆;为了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图书馆周末继续为学生提供借还书服务,并增加学生借书权限;为了让学生能熟练的查阅所需图书文献资料,加强对本科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她促成图书馆为本科生开设“图书馆与文献检索”选修课;建立本科生勤工助学助理制度,每年吸收100名贫困助学参与图书馆的管理;支持学生社团、相关专业办理展览,使图书馆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和文化阵地……点点滴滴,让薛敬和广大图书馆教职工的无私奉献,汇聚成一届届学子对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的眷念。已经毕业并留校工作的何杰涛老师在谈及自己的大学生涯时,每每夸耀最难忘的是在图书馆奋发学习的日日夜夜,最舍不得的图书馆老师们和蔼的笑靥,而这些老师中,又数薛老师最值得敬佩。
薛敬热爱生活,注重生活资料的和经验的积累,拍照、旅游,甚至是收藏,不亦乐乎。2004年,在她家孩子在南方读大学,谈及所在城市的文化问题。受此启发,作为一个老北京人和一名大学老师,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认同北京历史与文化,更加热爱祖国首都,她在50岁那年给全校学生率先开设了一门名为“北京魅力”的选修课。课程围绕北京的首都地位、地域环境、历史文化,调动学生主动去探寻和感受北京所具有的魅力,在功利性的教育之外给学生多一些积极正面的引导。为上好这门知识涉猎面很广的课程,她实地考察北京的人文景观、广泛阅读文献、积极与专家沟通以了解最新资讯。这门课程已历经5年,薛敬老师的讲课生动形象,内容设置不断更新,广受学生的热烈欢迎,先后有1000多名学子受益。
在这门课上,天南海北的学生齐聚一堂,通过学习,学生更加认同自己作为主人翁的身份,对“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这一北京精神有了自我深入的认识,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认真践行北京精神,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有道德、有素质、有文化的北京人。更多外地学生愿意到她办公室坐一坐,聊一聊对北京的认识和理解。
研究师生需求干点实事
作为两届昌平区人大代表的薛敬,她实事求是、善于研究、敢于直言的性格,真正代表师生利益,为他们做好事、捍权力、谋福利,所以大家才信任她,尊敬她,并选举她连任昌平区人大代表。
华北电力大学地处郊区,交通多有不便,曾一度只有一班公交往来于华电与城铁间,且只运营到晚8点。这造成了很多在校学生出行回校的不便,更是让上完晚课的教师归家困难。薛敬在了解情况后,向区人大提交了关于延长昌平25路公交线工作时长的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在处理上确有难处,她就疏通渠道,反复沟通,最终建议得以落实,实实在在的方便了学校师生的出行。
子女入学难一直是回龙观社区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居民们期盼昌平有一批好小学、初中、高中,希望在家门口受到良好的教育。薛敬顺应昌平区正在实行的名校名师工程、优质高中的建设和引进的机遇,抓好调研,提交了关于昌平区加速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议,并取得了实际效果,切实推进了社区居民子女就近接受高质量教育的相关工作。近期,以以首师大育新学校、清华附中、北师大附中、首师大附中为代表的名校确定或已经在昌平开建分校。
在当选区人大代表的8年(2006年-2013年)来,薛敬一直将民生工作牵挂心头。在她看来,区人大代表就是区政府与市民间的桥梁。两届区人大代表履职期间,她广泛倾听昌平区有关单位和回龙观居民的意愿和诉求,捕捉收集社情民意,主动联系有关职能部门,处理结果达不到预期就反复沟通,最终收到了良好效果。
互助公益传递爱心
走进薛敬的办公室,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办公桌上堆放着厚厚一叠的2013年高考政策咨询研究资料。这是她为了在4月9日给广大教职工做2013年高考报志愿辅导讲座、四处搜寻来的材料。因为北京市各高校招生信息繁芜庞杂,为了给大家开好这次讲座,薛敬早已利用工作之余,伏案加班好几天了。而这样的情形,在过去的9年里,重复的上演着。
经历过的人都知道,孩子的教育是为人父母所最关心的问题,而高考填报志愿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更是一系列教育问题中最重要的一环。然而术业有专攻,学历再高的父母也大多对此知之甚少,届时难免会消防龙头打不开——干着急。2003年,为自己孩子填报高考志愿,薛敬通读北京市招生政策,摸清各大在京高校的招生情况,她收集和整理出了相当丰富的招生信息和填报志愿的经验。2005年起,她开始无偿的给华电全体教职工做子女高考填报志愿培训讲座。讲座内容从学生家长身份对填报志愿经验的感性分享,转变为大学工作者对招生政策的深入解读。为学校几百位教职工提供了最新鲜的招生信息,最详实的政策解读,最细致的一对一指导咨询。她对于招生政策的认真专研、深入解读,富有激情、深入浅出的讲座风格,对于招生信息的无私分享,都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在学校工作一段时间的人都知道,薛敬和她爱人经常无偿去献血站献血,半年或一年一次。大家本不知道这事,这得从学校的一次献血活动说起,当年她的爱人张一工老师适逢55岁,那时国家对献血者的年龄上限就设定在55岁。为了让这最后一次献血更有意义,两位老师决定一同去校医院参加这次活动。后来他俩献血的场景被有心的医生拍摄下来,并在教职工群体中广为传颂。有意义的是,带动起了学校一些教工加入到无偿献血者的行列,还让学校里默默的献血教师们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公益的正能量在新老教师间悄悄的传递着,并开始生根发芽。
恐怕我们不会像薛敬一样将献血当做日常中的小事看待,更不会像她这样作为一位高龄献血者,在得知国家放宽长期献血者年龄限制后,嘴角露出开心的微笑。
作为大学的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北京市民,薛敬秉承着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宗旨,向她身边的每一个人传递着公益的正能量,并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