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育人”先进集体大学英语(一)教研室主要事迹
大学英语(一)教研室现有16名教师,其中副教授4名,讲师12名,党员10名。在过去的学年里,他(她)们为完成学院的学年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8年华北电力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88.6%的历年来最好的成绩,并获得英语系优秀教学成果奖荣誉。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突出:
一.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改革效果明显
本教研室教师承担的是大学英语教学,共教授约三千多名学生。每位教师平均每年承担600学时教学任务,周平均课时量为12节。每位老师现班级人数为150人,工作任务相当繁重。除此以外,开展学生网络化英语自主学习又成为我教研室在这最近几个学年开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们既要保证课堂授课的数量和质量,还要利用业余时间了解和跟踪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的自学情况,并将其纳入到学生最终的考核评价当中。为此我们教研室的老师们工作量无形中增加了很多。为了充分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情况,老师们经常在课余时间或者利用网络或者面对面地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另外老师们还经常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教学法上的研究和交流。2008年华北电力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88.6%的历年来最好的成绩。教研室主任王华、副主任皇甫伟先后获得2007-2008,2008-2009年四级优秀教学组织奖。王华老师更是在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英语技能测试优秀组织奖,为学校争取到了令人羡慕的荣誉。赵燕飞老师的电气一个班获得100%的四级通过率的好成绩,张婷的通信0602四级通过率96%,实验电08、2+2电0818四级通过率100%的好成绩。陈艳颖等其他老师的班级当年的四级通过率高的都在95%左右,平均通过率88.6%。
高晓微老师和袁晓红老师于09年参加了有高教社主办的“2009年信息技术与测试国际研讨会”,了解了信息技术在语言教学中应用的最新进展情况,并在参会回来后以文章和教研室活动形式在教研室中进行汇报交流。这对于利用正在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老师来说是一次很好的交流学习过程。 由于在教学工作中的出色表现,我教研室三名教师,王华、皇甫伟和张志远每人都2次被评为教学优秀奖,高晓微、张婷、王皎皎和赵燕飞也被光荣的评为校优秀青年教师每人1次。
在科研上,教师们也丝毫没有放松。袁晓红、李一坤、赵聪敏、皇甫伟老师笔耕不辍。袁晓红的专著《美语词汇与美利坚文化研究》2010.1月被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以六篇发表于核心期刊上高质量的文章,09年顺利地评上了副高职称。赵聪敏的译著《剑桥美国文学史》被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李一坤的译著《轮回密码》2008年2月被华艺出版社出版,她和皇甫伟老师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近3年来都在10篇以上。皇甫伟作为副主编编写的《科技英语翻译》2008年10月由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余青兰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3篇论文。高晓微和杨芹,王华和施建老师先后前往英国著名高校作为访问学者留学深造,并撰写了高质量的论文。余青兰和高晓微,皇甫伟、李一坤老师的校内科研课题分别获得6000-8000元的资助。 袁晓红和皇甫伟分别承担了横向科研项目3万和2.5万元。其他女教师们也都没有放松,我教研室教师们平均每年都会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6-8篇。而这些成果都是靠她们在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努力获得的。
二. 面对挑战热情依旧,奉献依旧
每一天上课对于我教研室老师们来说都是不容易的。他(她)们起早贪黑,就算离学校最近的老师也要在早上六点钟就起床,住在市内的老师就要颠簸一个小时才能赶到学校,下车后就开始了忙碌的教学工作,直到中午12点钟。很多老师还要再拖着疲倦的身体准备下次的上课内容或者批改作业。老师们再苦再累,一走上讲台老师们就又都精神焕发,神采奕奕了。很多同学反映,大学英语的老师是充满激情、态度认真。袁晓红老师的学生就很很喜欢她激情洋溢的授课。可是她们不知道,袁老师在本学期初曾经患了严重的胃痛。而她却在短短的1天后重返课堂,继续用她的激情感染着学生们。我教研室有很多年轻老师都有年幼的孩子,比如,余青兰,陈艳颖,赵燕飞等,但是她们为了上课顾不上自己年幼的宝宝,孩子只能交给老人暂时照顾。上完课回到家中,本来就累得想好好休息,可是想到老人也很劳累,她们又要打起精神来陪伴照顾孩子。余青兰老师的丈夫工作也很忙,她的孩子有段时间患了肺炎,晚上一直咳嗽,她整晚照顾,第二天要起个大早去上课,回家后还要带孩子去医院吊盐水。就算再苦再累, 她也从没有请过一天假。为此,余青兰和高晓微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皇甫伟2007年,杨芹、王皎皎2009年指导学生获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施建等其他老师指导的学生每年都能够获得大学生英语竞赛的一、二、三等奖,为学校的英语教学争取到了荣誉。陈艳颖获得2008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北京赛区)指导教师三等奖。张婷获得系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教研室老师通力合作,在去年的校庆征文活动中以稿件质量高、数量多在各个教研室名列榜首。
三. 团结协作,互帮互助
教研室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形成积极进取的良好工作作风。教研室坚持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结对子”活动和认真实行新教师导师制,业务上指导帮助,生活上关心爱护,使年青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由于现在上课需要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们就利用开学前的假期组成了若干小组,共同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她们互相帮助共同努力,从而使得教学开展的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深受同学喜爱。我教研室的皇甫伟、李一坤老师利用熟悉电脑操作的优势在假期花费了大量时间制作了精美实用的多媒体课件,无私的提供给教研室的老师进行参考,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 教书育人,无私奉献
有的老师家离学校虽然路途遥远,但是老师们仍然克服诸多困难,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大量休息时间帮助指导学生,为她们答疑解惑。教研室的吴嘉平老师常常利用课下时间与同学单独交流,耐心的指导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帮助她们重拾信心。教研室的杨琴老师几乎每周都要利用宝贵的时间单独指导学生,听她们一个一个到自己面前来复述课文。对150个学生每一个都倾注了如此多的耐心和精力,这其中所付出的时间和代价可想而知。
教师们无私地奉献着自己,平凡的她们却把伟大的爱注入在了学生们的心中。让学生虽然身处远离家乡的北京仍能感受到老师春风化雨般的教诲。这只是我们教研室的老师们所做的默默无闻奉献的几个例子。更多的老师在无私的,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着。而学生们也在她们的付出中成长着,感动着。
五. 勇挑重担,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上个学年中学校为了学生享受丰富的教学资源,鼓励教师们多开设公共选修课。我教研室老师踊跃报名,响应学校号召。09年9月新学期开学伊始,皇甫伟、李一坤、袁晓红三位女老师在新校开设了三门选修课。是外国语学院面对全校开设公选课最多的一个教研室。并且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好评,从学生每学期高涨的选课热情就可以看出来,这些公选课老师备课认真,学生收获颇丰。教研室皇甫伟、袁晓红老师除了担任繁重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还承担了专业英语的英语词汇学,旅游英语教学工作。
我校学生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他们迫切的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张婷老师就利用课余时间留指导帮助她们开展英语活动。张婷、张志远、皇甫伟、余青兰担任了CCTV英语演讲大赛华电初赛的评委,王华、施建还担任由人文学院学生会主办的“英语青春风采大赛”主要问题评委。
更多的老师则待到一家人都进入梦乡后她们还要准备第二天的课程,或者批改当天的学生作文。当被问起“在上课累不累”时,老师们最多的回答就是“累,但是习惯了。”简单的回答后面是不简单的辛苦,不计代价的付出。
六.2007-2010年度教研室教师获奖和科研情况一览表
奖 项
发表文章数(包括普通和核心,不含增刊) 96篇
发表核心期刊数 22篇
学术专著和译著 4部
主编或者参编书 “十一五”教材1部,编著2部
科研经费(项目7个,其中横向2个) 共10万元
校级教学优秀奖 累计7人次
教职工年度考核优秀 累计8人次
英语系青年教师教学比赛 1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
校级优秀班主任 2人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北京市1等奖7人次,特等奖2人次
校级工会积极分子 累计6人次
校工会宣传积极分子 累计2人次
“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指导教师 三等奖1人
大学英语第一教研室的教师们用正用自己的爱心浇灌在华北电力大学的三尺讲台上。他(她)们默默的工作虽不张扬,却用真诚笃实的言行感召、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