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那深山古杏间的断壁残垣
能动学院 刘翔 张婕
山,那是我自小就有的别样情结!高耸、巍峨、雄峻是山的性格。当你经过艰辛,攀援登顶之际,一眼望去,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
生活在京城,工作闲暇时,就有想去登山的冲动。喜欢登攀的过程,喜欢登顶的喜悦,喜欢登高望远抒怀,喜欢下山小心翼翼的感觉。山,各有千秋,有的以险著名,有的以雄称奇,有的以秀美夺魁,有的以湖光山色卓著,有的以人文景观闻名。而这座小小的郊区的山,却兼有险秀和人文的特性,这就是位于海淀区的凤凰岭。

天气晴朗,揣上地图,驱车前往早有耳闻的凤凰岭。沿着八达岭高速辅路,辛庄桥下左转,走北清路,再上温阳路,路标指引,不多时就临近了山门。嗬!人真多。循着介绍牌,选择一条通往人文景观的路线,定好登山点就开始登爬。北京的冬季尚未完全离去,3月的天气,漫步大山里依然丝丝寒意,山有些光秃,黄土斑斑,青草只冒了嫩嫩的头,显出一番乍暖还寒的味道,沿路的树木不多,也没有遇见众树成林。山风偶尔从山缝间拂来,随之而起的是脚下的细土。随着缓缓前行的队伍,老人、孩子、情侣,不宽的山道上一字摆开,蜿蜒有趣,走着走着,树木渐渐增多起来,这些树木显出苍老,褶皱的树皮,枯干的树干,零落的叶子晃晃的挂着,有些枝头仍是光光的,只在风过时轻轻地抖动,平添些许苍凉。这些树木伴山势而生,错落有致,横不成排,竖不成列,自然生成的布局之美!来到半山腰,稍事休息,悠然站定,四下打探,这片林子与路上的有些不同,林木茂密些,身材高大些,旁边参杂着松树,郁郁葱葱的,给这块土地加了生气。左边一条小路,疾步穿行,倏忽来到林地中央,一棵根部树洞黝黑的百年古树孤零零地矗立眼前!抬头仰视,枝蔓见灼烧过的痕迹,形状奇异,冥冥间向着苍天诉说着什么。树根旁,残碑伴随,依护而存,讲述着曾经的辉煌,表白着萋萋的败落。原来,这便是杏林,垂垂老矣尚且屹立的古杏。碑刻已遭芟夷,文字的痕迹杳然,像是无字碑了,这更激起我的好奇心,是怎样的历史书写着她们的故事?站在碑前,仔细辨认,依稀辨得——妙觉寺遗址,据碑文考证,该寺最早由金章宗完颜璟创建,名黄普院,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赐名妙觉寺,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又改称明照洞瑞云庵,建有正殿、后殿、东西厢房四十余间,建有钟楼、鼓楼。寺内供奉释迦牟尼、观音、十八罗汉、四大天王等诸神。1941年,庙舍被日寇焚毁。古杏前方,倒伏着的是块碎裂的石碑,仿佛一位无家可归的老人,无助地靠在仅剩的门框边,看着破落的四壁,脚下踩着支离破碎的瓦片,手里摸着曾经光芒的琉璃,额头布满皱纹,视力已然模糊,布满血丝的眼里,滴落颗颗血珠!这一刻,眼前似乎展现出熊熊燃烧的火焰,手举火把的侵略者,将中华历史付诸一炬,企图毁掉泱泱中华5000年的文明!端着刺刀的侵略者,驱赶着僧人,他们倒下了,鲜血映红凤凰岭!脚下的土地,有我华夏儿女的鲜血,浸染了残害我华夏儿女的刽子手的足迹。岁月虽已过,身边历经苦难的古杏依然挺立,鲜血化作棵棵常青松,守卫着这块土地,告诉后人曾经的点点滴滴!

随着人流,继续登山,将出杏林,回首一望,心绪难平!断碑伏泣!

钻出杏林,整理思绪,猛然间,透过朵朵小花的枝头,一道靓丽的风景,荡然胸中!那块巨石倾斜着,那座石塔巍然屹立在她顶端!哀楚的神思一扫而去,铮铮铁骨,热血涌遍全身,长我民族之气!这就是民族的魂!这就是民族的脊梁!

图片及摄影作品:


于右任《醉高歌》释文:
禹王庙上风高,黄祖陵前树老。
长途驻马闻人笑,留得诗情画稿。

陈毅《青松》释文: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作者推荐的一本图书: 艰难一日
作者推荐的一首乐曲: 高山流水
作者最想对2013年说的一句期待或愿望: 人臻五福,花满三春!